听邮票雕刻大师姜伟杰在济宁讲述“猴票”的故事(组图)
每一枚“猴票”都有一个故事,作为“猴票”的雕刻者姜伟杰大师就更有故事了。
著名邮票雕刻大师姜伟杰的鼎鼎大名是和同样鼎鼎大名的“猴票”捆绑在一起的。虽然姜伟杰不是“猴票”的设计者,只是“猴票”的雕刻者,然而,正是他用点和线构成的雕刻语言,成就了“猴票”的完美。2015年1月24日,姜伟杰再次应邀来到济宁。在万达嘉华酒店举行的“中国集邮生肖贺岁季·姜伟杰大师见面会”上,姜伟杰大师除了鉴定、签售“猴票”,还与济宁藏友深度分享了他与“猴票”的故事。
姜伟杰大师与济宁有缘,他雕刻了属于济宁题材包括孔子、孟子的《古代思想家》邮票,2004年曾应邀来济宁采风,为济宁创作了“运河之都”个性化邮票。没想到见面会前一晚,迎接大师的聚会上,“猴票”依然是主导相聚的热词。当年雕刻“猴票”时,姜伟杰只有29岁。29岁的青年用15天雕出了长盛不衰的“金猴”。1979年,国家邮政局有意发行一套生肖邮票,当时,第一枚猴票的雕版重任就交给了姜伟杰。由于决定在年关之前发行,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半个月。领了任务后,他直奔北京动物园,日夜守候在一群猴子,特别是几只金丝猴的身边。回到家里,姜伟杰就开始构思。他说:“从动物园回来,我就有了用写实手法表现这只金丝猴的念头。当时,考虑最多的是传统的十字线显然不能真实的表现猴子的毛发,必须找出一个更为生动的曲线刻法。半个月后,刀法精湛,深浅有度,猴毛疏密适宜的猴票雕版送到了印刷厂,猴子的每一根毛发都纤毫毕现,它的眼睛炯炯有神,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
中国生肖文化,是世界上岁月最长、流传最远、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传统民俗之一。从T46《庚申年》起,生肖文化慢慢的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新中国有史以来发行的第一枚生肖“猴票”,揭开了邮票发行的新篇章。作为生肖邮票的“龙头”,T46《庚申年》邮票不但伴随中国邮票的升值不断上涨,而且成为中国邮票升值的领头羊。1980年2月15日“猴票”发行时,面值不过8分,36年后已经上涨二十几万倍,全版(80枚)的价值突破了150万元,创造出“金猴”神话,成为新中国正常发行邮票中市场增值最快、最大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套邮票。
T46《庚申年》邮票的原画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大师,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的黄永玉。邮票设计者是著名邮票设计家、中国惟一的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而邮票的雕刻则出自著名邮票雕刻大师、邮票设计家姜伟杰,他以不凡的身手一展刀工绝技,使得这只眼睛炯炯有光、毛发丝丝入扣、体态栩栩如生的黑色金猴,凸显在大红暖色的衬底上。据姜伟杰讲,“猴票”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1色雕刻加多色照相版、影雕混合套印,由于原版雕刻造型生动,刀锋既深又细,照相凹版衬色协调,套印精准,印刷效果相当完美。金猴主图案的版纹最深达140微米,油墨凸起很高,造型和立体感强烈,金猴眼珠灵动、炯炯有神,毛发凸起,质感特强,用手触摸,逐根可辨。空灵的中国传统大红衬底,烘托着金猴,尽显节日喜庆气氛,充盈了灵动飘逸的艺术魅力,折射出刚刚走出封闭的中国渴望腾飞的迫切心情,令人叹为观止。T46《庚申年》因此荣获当年度的全国最佳邮票设计奖,其首日封也获得全国最佳首日封设计奖。
作为人类社会的艺术品和“国家名片”,邮票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精神产品。T46《庚申年》是3位大师共同生产的艺术成果,必然是精益求精、高品质和经典的。36年来,一说到“猴票”,大家马上就能想起来1980年的那只猴,这枚邮票给大家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庚申猴”鲤鱼跳龙门,作为这套邮票的操刀者,家中会不会有很多珍藏?对这种的提问,姜伟杰表示,自己不集邮,今后也不会有这方面的爱好。他说:“我是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的,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至今,但是,自己始终没收藏、集邮的爱好,只是把邮票的设计当成一个职业。作为邮票设计师,我需要常常会出现在印刷车间,如果有集邮的爱好,难免会有‘瓜田李下’之嫌。正是基于这一点,当时的领导就明确告诫我们,不鼓励我们集邮。”在姜伟杰眼里,80版猴票不管炒到多高,他始终看重的是邮票所凝聚的民间传统文化。面对集藏者关于“猴票”未来价格趋势的询问,姜伟杰并没有给出具体数额,他说:“就像艺术品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80版猴票的价值也会慢慢的高。”面对个别藏友的担心,姜伟杰笑着说:“猴票是经典,买80版猴票,何时买都是对的,因为它一定会升值,相对应来说,何时卖又都是错的。”姜伟杰说,当初雕刻此版猴票时,他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枚邮票会在30多年后如此火爆。
物以稀为贵,“金猴”神线《庚申年》身上呢?据姜伟杰介绍,邮票价值提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题材内容好、艺术价值高、地位重要、流通使用率高、存世量少、变异程度大等因素,而T46《庚申年》则占了前五个方面:它是中国邮政改革开放最初的“新生儿”,是全新题材;它的原作、设计图稿和雕刻工艺均出自名家,是高艺术品质;它是新中国生肖系列邮票之首,是领军龙头;它几乎完全是以邮资凭证的身份进入通信领域的,是“全流通”邮票;它印量和存世量少,实际印数400多万枚,属稀有品种,而当时在全国的邮局(所)都能随时买到,致使大量新票在通信中被使用掉,还有相当数量用于封、片、折、卡等邮品,甚至被镶嵌在饰物中,故使用率高、消耗量大,这为其后来的飙升埋下了伏笔。
如今,作为“猴票”的雕刻者,姜伟杰大师慢慢的变成了无数生肖收藏爱好者的偶像。因为“猴票”,他的退休生活并不清闲,他一次又一次来到集邮者中,依然走在讲述“猴票”故事的路上,就像这次来济宁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设计的邮票画稿,为集邮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