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三件珍贵手工字稿亮相“百年上海设计展”。 (资料照片)
宋体、黑体等书刊、文件、网页上随处可见的汉字印刷体,早已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其实是现代设计史上的大发明,也是“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项目的物质载体。正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百年上海设计展”中,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提供的三件珍贵手工字稿现身——1964年的“宋二体”、1976年的“新魏体”、1980年的 “行楷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系主任赵蕾和记者说,字体设计可谓上海设计的一个重要开端,与上海长期以来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占有的主体地位紧密相连。“宋二体”“新魏体”“行楷体”这三件手工字稿,分别是第一款上海自主设计的简体正文印刷铅活字、第一款简体书法印刷铅活字、第一款行楷印刷铅活字。“这些统一规范的汉字印刷体为新中国推广简化字和汉字使用的规范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大众的阅读体验也带来了极大提升。这种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作为展品的手工字稿,铭记的仅是老一辈字体设计师对汉字印刷字体进行整旧创新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展开呈现的却是汉字印刷体在设计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重一页。
专为简体横排版《选集》设计的字体,日后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汉字字体
缺乏统一规范的印刷字体,曾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极度影响印刷质量和阅读效果。当时,国内书刊报纸的印刷字体大大小小,粗细不一,同时夹杂着繁体字,给人的视觉观感并不舒适。尴尬的还有,很多铅字都引自日本,而国内没有属于自身个人的字体。1959年举行的莱比锡国际书博会更是敲响警钟,提醒我国印刷字体标准化设计与制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那次书博会上,我国参展画册印刷质量、书籍装帧设计等捧获多个奖项,唯独在书籍印刷字体方面,得到的评价很不理想,与很多国家差距明显。
自此以后,汉字印刷字体的整旧创新被提上日程。1959年,上海率先在文化部的指导下进行“印刷字体改革”,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基地,集聚沪上书、画、印、装的顶尖人才,成立了由50多人组成的字体研究室。这可谓中国第一家专业字体设计单位,日后一批经典的印刷字体以及字体设计师这一全新职业都由此孕育。
当年字体研究室耗时五年,相继完成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创写设计,总计8万字,令我国出版物和印刷品面貌焕然一新。 此次展出的“宋二体”手工字稿就是这里面一种。这是1964年为简体横排版《选集》所设计的专用字体,也是此后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汉字字体。“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原伟民和记者说:“字形挺拔秀逸,具有木刻版刀刻风味,是‘宋二体’的鲜明特点,一改沿习百余年的宋体活字旧貌。它由‘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钱惠明、施渭峰主创设计,吸取了《燕子笺》等古籍善本和近代宋体字之长,经过42次试写、修改后才定型。”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市场考验和实践证明,如今这种字体已被业界视为经典,大范围的使用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多种读物。上世纪90年代《文选》出版的时候,小平坚持使用铅排文字,最后还是选定了《选集》所使用的“宋二体”作为正文字体。目前普遍应用在电脑里的宋体字库,无论是国标字数的增加还是品种的扩展,它们的笔形、结构、重心、粗细等内外形基本框架及神韵,也都源于“宋二体”。
静静躺在展厅玻璃橱窗里的这些手工字稿,书写在有着密密匝匝、横平竖直小方格的绘图纸上。乍一看,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印刷字没什么差别,但细细端详,你会感受到其间心手相传的温度与呼吸,每一个字都有无数涂改、修正的印记,见证着老一辈字体设计师在字体设计之美道路上精益求精的探索。
“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二代传承人陈其瑞和记者说,对于“新魏体”“行楷体”等引入书法体、为丰富美化阅读效果的印刷字体来说,其字体写手的遴选,其实经历过一系列严苛的“盲选”。1974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聘请了一批上海的“新魏体”优秀写手,各自写出代表自己风格的字样,其中不乏著名书法家韩飞青。最终能够担当“新魏体”印刷字体书写的,只有一人,通过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评选方式选出。尽管接到邀请,却没人给韩飞青打包票入选,他只是一稿一稿书写,参加一轮一轮评选,连对手是谁都没问。最后一轮剩下四人,都是上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高手,他们的作品不署名只编号,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三号作品以笔调多变、方刚中见圆润、端庄中见秀丽而入选,而这正是韩飞青的作品。也是以这样的方式,1977年,著名书法家任政雅俗共赏的行楷字脱颖而出。
印刷字体的设计,难就难在不仅需要呈现审美价值,更要建立起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规范——每个字的笔画、字形、结构、色彩及个性都必须统一,不能因变化而丧失了整体感,字与字之间同样应当相互协调。因而,印刷字模的书写,不比一般的书法书写,要求每一字都能“交换方位”,能与任何字匹配,既能横排也能竖排,进而达到字字呼应,行气连贯。即便著名的书法家操刀,平均每天能完成的印刷体字稿也只有不到10个字。日后承担“新魏体”印刷字模总计4050字全套简体常用字的书写,韩飞青前后写了14个月。行楷字模的通用印刷字表更是多达近7000个,任政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日夜伏案书写,当时他已年近花甲。
三件珍贵的手工字稿提醒人们,一个个印刷字体的诞生委实不易,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字体文化、非遗文化值得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央5台直播出炉:10月20日CCTV5、CCTV5+节目单!WTT冠军赛来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豪门悲喜夜:凯恩3球拜仁4-0大胜 10人阿森纳0-2首败 曼联2-1逆转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