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1962年的一份《镇江日报
报纸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前史的记载者。本年《镇江日报》将迎来复刊40周年,市民张先生保藏了一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镇江日报》,报纸虽不大,但内容丰厚,一同来看。
这是1962年2月2日的《镇江日报》,是非印刷,略有残缺。报纸长37.5厘米,宽26厘米,8开巨细,前后两版,这应该是《镇江日报》前史上最小的尺度了。报头是“镇江日报”,下面还有汉语拼音及当日天气预报,这一手写体与1958年7月1日第一期《镇江日报》的报头共同,1968年7月30日报头才改为“红镇江报”。
先看一版布局(图1),“镇江日报”坐落报纸上方居中,下面万古流芳头版头条。这期的头条叫“经过算账比照狠抓思维发起,金山公社突击拾稻根防螟害”,而左上角报眼刚好是一篇“摘自新华日报社论拾毁稻根,防治螟害的文字”,两者正好照应。无独有偶,在左下角还有一篇有关报导“抓住机遇消除越冬螟虫,北元大队发起群众拾稻根”,可见本期编版目的非常显着,“拾稻根防螟害”是其时宣扬要点。
对只要两版的报纸来说,第一版是要闻,这一版的新闻比其他版重要,在横排报纸的版面上,左上角要比右上角重要。接下来的“新闻二条”方位有两个,一个是右报眼,还有一个是左报眼下面。就本期而言,由于左半版已有两篇“防治螟害”稿,因而左报眼下安排了农业稿,标题为“鼓足干劲争自动,攫取本年好收成,镇二四队节后农活节前干”。这样左半版的3篇“本报讯”音讯构成了互动全体,头绪明晰。
再看二版(图2),这儿分管了更多报纸的功用,包含时势、新闻、文明、资讯、广告等,呈现出一种“小而全”的杂糅局势。从本期看,时势会集在左上方,共5篇稿,其间国内新闻2篇,皆选取新华社北京昨日音讯,国外新闻3篇。新闻则安排在右上角和上方居中,有两篇,一篇音讯,一篇集纳式报导。通讯员版则坐落中心方位,一篇是署名“秋观”的“顾生成”,另一篇是署名“戴元富”的“好民兵、好社员”。记者之所以认为是通讯员稿,是由于他们的署名与音讯文末署名不同,均是在标题下直接写姓名。
二版资讯丰厚,涵盖了镇江市各剧院、剧场、书场的节目预告,服务功用十足。而广告仅右下角一豆腐块,名为“镇江纸浆厂接受机械修制和水电装置事务”。其他皆是丢失启事,这期共刊登了镇江医学专科校园学员丢失的16枚校徽,都有编号。至于文明内容,则是右下角一曲《民兵使命歌》的简谱和歌词,便利读者学唱。
1962年2月2日正值阴历辛丑年十二月廿八,民间到了阴历腊月二十八,各家各户要开端忙主食新年,还有新年前的各项预备。也万古流芳说,这张老报纸复原了镇江人新年的一些经典场景,而它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第一个新年。
回到一版,右报眼是一则音讯,“让农人欢欢喜喜度新年,五十五万元工业品及时调拨下乡”,这批“节日工业品”包含“面盆、剪刀、帽子、手帕、汗巾、锁、针箍等四百多种”。而右下方是“节日前夕服务员工忙得欢”的集纳式报导,触及理发、照相、洗澡、旅馆、洗染、饮食六大职业。先看理发,“理发行为便利顾客节日前理发,30日起采纳延伸营业时间的办法,从早上七点到夜里十二点钟都照常营业,旧历岁除将延伸到夜里两点钟。此外,实施了电话预定和守时预定券的办法,建立专座对预定顾客服务。”再说洗澡,“为了习气人们洗澡过节的习气,澡堂业的员工想方设法满意浴客要求,他们延伸了营业时间,女子澡堂还添加了盆位,对工厂、企业、校园、机关等事业单位实施电话预定,对老弱残幼还做到包接、包送、包脱、包洗、包穿、包安全的六包,自动为顾客服务,五天来甘露澡堂就接送儿童三百多人次。”
还有洗染业,“中心洗染店员工为了让来洗染的顾客穿戴整齐的衣帽过新年,连日来投入严重的劳作,随到随送出产间洗染。浮屠路119号赵拆洗的一套棉衣,当天晚上营业员就把干干净净的棉衣送上门,遭到顾客好评。”饮食业也是节日重头戏,“满意菜馆和中华食堂在新年到来曾经拓荒了一项新事务代客加工面点。员工们依据顾客需求,添加加工种类,放任顾客选择,做到准时按量完结加工使命。”照相业相对简略,“雨后初霁照相馆员工为满意市民新年期间照相的需求,增添了两套新制美术布景和灯光设备,新年期间照常营业。”最终是旅馆业,它是对外窗口:“新旅社前天接到一封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薛慕庆同学的来信,节日要到镇江来旅游成婚,还要到扬州旅游。员工们立刻在二楼整理出一间最美丽的房间作为新房,换上了簇新的被枕,并代预备了成婚的饭菜。一起还代购了戏票和到扬州的车船票,等候新婚夫妇的莅临”
新年前的预备当然不限于此。翻到二版左下角,镇江市各剧院、剧场、书场的新年节目预告赫然在目,从初一排到初五,可谓一报在手,活动尽知。那一年新年档电影有《红鹰》《关汉卿》《依里斯顿的儿子》等多部。此外,最让咱们眼馋的要数其时生龙活虎的剧场和书场镇江市京剧团、扬剧团、越剧团、曲艺团新年期间轮流演出,还有扬州市曲艺团、常州市锡剧团、揭州市曲艺团、昆山评弹团来镇献演,那叫一个热烈!
这份报纸的署名也很有意思,一版名为“追肥”的木刻著作有署名,但相同放在“集纳框”的两幅配图却无署名。还有两种报导也无署名:一种是集纳式报导,一种是新闻相片。前者或许是通讯员来稿加工而成,后者却有些令人费解。一版有张相片,阐明是“上党公社归纳厂员工,为社员赶制了许多粉丝,这是他们正在翻晒。”其构图完好,主题杰出,似为记者所拍。二版也有相片,阐明是“象山园艺场江滨大队社员起葱、蒜、菠菜等小种类蔬菜,供给新年”,边上正好有一篇象山园艺场的小稿,这是本期仅有的“文配相片”,惋惜归于集纳式报导,并无署名。
记者注意到,报纸二版最下边有一行小字。其时社址在大西路67号,还设有三部电话:总编办公室、城市组、政文组1043,农村组566,经理部、印刷厂、制版所666。这提示了咱们其时报社的安排架构,记者或许按城市组、政文组和农村组来区分,而这份报纸的新闻报导和电话分配则提醒出农村组似乎是其时的第一大条口,由于整份报纸只要二版右上角一篇“火柴厂员工狠抓薄弱环节,火柴产值步步上升”的音讯可称工业新闻。
精确地说,这期《镇江日报》版面只相当于本报两个版,归于规范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当版面缩小到一个临界点,“内容为王”的含义才真实显现出来。还沉痛这样讲,在相同版面的情况下,现在的咱们并不能比其时做得更超卓,从中正好可以精确的看出《镇江日报》长辈们的汗水和尽力。换言之,假如在报纸内容全面精简的前提下,即便现在有更好的排版技能和条件支撑,其影响根本能忽略不计。假如将咱们现在的报纸比作一幢装饰奢华的独幢别墅的话,那么这份《镇江日报》只能算超小户型,但它依旧能满意寓居的根本需求,这或许也是这份报纸带给咱们的更多考虑
某种含义上,一份报纸万古流芳对一座城市最好的回应和留念,特别是当这座城只要一种报纸的年代。许多时分,咱们或许对民国时期津津有味,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心胸敬意,对七十年代不忍直视,对八九十年代记忆犹新,唯一对六十年代是生疏和隔膜的。感谢《镇江日报》为咱们保留了镇江城不一起代的回声,这样的回声今日听来依然催人奋进,鼓励着新一代报人不断砥砺前行。(竺捷)